锂电未来之路:自我革新,方能不败?

   发布时间:2025-01-02 11:30 作者:杨凌霄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能源产业的底层逻辑,更将“资源为王”的时代推向了“技术为王”的新纪元。

近年来,中国在能源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涵盖高效光伏电池、钙钛矿技术、超大型风力发电机、先进储能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电网等多个方面。然而,尽管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要实现零碳排放的未来愿景,仍需跨越重重难关。

王康,一位新能源材料领域的资深专家,对上游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有着独到见解。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刊登于《Nano Energy》、《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期刊,并拥有众多国内外专利。

2019年,鹏辉能源确立了聚焦储能的战略方向,同时发力储能电芯和储能系统两大业务板块。在储能电芯领域,鹏辉能源的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列;而在工商业储能系统方面,更是跻身国内前三甲。

锂电池作为鹏辉能源的核心业务,公司在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始终走在前列。2024年8月底,鹏辉能源率先发布了“第一代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5年建立全固态电池中试线,2026年投入正式生产。

面对下一代电池技术是否会颠覆锂电时代的疑问,王康表示:“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或许会比预期来得更晚。能够真正打败锂电池的,或许只有锂电池本身。”

在电芯大型化的趋势下,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规格的电芯。王康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储能行业发展初期,产业尚不成熟,但发展速度超越了技术准备,因此企业采用成熟的产品型号迅速占领市场。然而,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差异化竞争成为必然趋势。

对于系统集成商在电芯型号上的话语权,王康指出,这既是由产业链地位决定的,也与集成商对终端用户的深入理解有关。但随着产业链的成熟,电芯厂商将基于自身技术平台、产能以及对市场应用场景的理解来推出产品,集成商定义电芯的情况或将减少。

关于锂电池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王康认为,尽管钠电池、钒电池等技术路线正在兴起,但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生命周期成本、产业成熟度和技术可持续性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是关键。

在储能领域,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较晚实现,因为储能对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转换效率等要求非常严格,而这也是固态电池目前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针对行业内卷加剧的问题,王康强调,技术创新是破除内卷的关键。随着产业链供应趋向成熟,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直通率、产线利用率、能效和人均产出等。

在王康看来,市场是创新的准绳,既引导着创新的方向,也检验着创新成果。任何创新都应强化价值创造,围绕市场需求,解决客户与终端市场的问题。

随着锂电行业的火热发展,知识产权诉讼纠纷逐渐增多。王康认为,这是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一种表现,企业需要更加尊重知识产权,以拥有竞争优势。

对于储能行业创新技术的开源与保护问题,王康表示,从个人角度希望技术更开放,但从公司角度则希望技术保护更严格。然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技术的开源和专利的公开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