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经领域的深入剖析中,快手这家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轨迹引起了广泛关注。年初时,快手被视作具有显著成长潜力的“成长股”,其市场蓝图广阔,估值逻辑相对宽松。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全球利率的持续高企,快手的估值遭遇了不小的冲击。
转眼间,已至年尾,回顾年初的预测,不禁让人感慨市场变化的无常。当前,快手的市盈率(TTM)已降至10倍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乘着造车新势力东风的小米,其市盈率已飙升至40倍的高点(尽管2024年初时还在20倍以下),成功从价值股转型为成长股。
从估值角度看,快手似乎已逐渐远离“成长股”的标签。然而,从财务报表中却能看到另一番景象。2024年前三季度,快手的总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超过3倍。财报利润屡创新高,同时MAU(月活跃用户)和DAU(日活跃用户)等指标也在持续增长。那么,为何基本面与估值能力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偏差呢?
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快手市盈率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其可持续增长率的预期下行。为了巩固内容护城河,快手在短期内选择向创作者出让部分平台权力,以维护既有优势。这一策略虽然增强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盈利能力。
其次,随着电商行业大盘增长受限,快手正加速发展外循环业务,以分散单一业务风险。这一战略调整已经在进行中,旨在通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平台的整体竞争力。
在内容分发策略上,快手与抖音存在显著差异。抖音更注重算法逻辑,而快手则加大了私域流量的权重。这一策略鼓励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让平台在流量分配中做出了让步,影响了盈利能力。尽管如此,快手仍然凭借强大的用户粘性,在MAU和DAU等指标上多次超预期。
然而,市场对此似乎存在“误判”。部分投资者认为,为了短期财报等目的,快手应该夺回流量的分配权,即进行抖音化运营。但快手在“光合创作者大会”上重申了对私域流量的重视,并推出了“新私域机制”,进一步激励达人运营私域、维系粉丝。
这一战略调整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财务表现,但长期来看却有助于增强平台的持久粘性。快手的MAU已经突破7亿大关,平台形成了特有的社区氛围。即便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如辛巴等头部主播的diss,快手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吸引力。
除了商业模式因素外,电商业务对快手成长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直播带货的崛起,快手迅速从一家以直播为主要商业模式的短视频平台进化为一家电商公司。然而,当前电商行业大盘增长受限,电商平台内部也在内卷化。传统货架电商和视频号等竞争对手纷纷加入战局,使得快手的外部环境变得非常复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快手开始重视外循环广告业务。通过拓展外循环广告,快手可以分散电商增速下滑对集团大盘的影响。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的在线营销收入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超过电商GMV),外循环广告功不可没。
然而,外循环广告业务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前期,快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来拓展新业务领域。例如,在争夺短剧用户时,平台需要更强的BD和运营能力;在本地生活领域,也需要更高的运营标准。这些都对快手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本市场对快手的观感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电商增速的放缓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对快手的信心开始动摇。快手的市盈率之所以在10倍上下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对“潜在增长”的信心不足。然而,从长期来看,如果快手能够顺利完成转轨和改革(从直播平台进化为电商公司,并继续向流量公司蜕变),其潜能一旦被激发,将有望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