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伴玩具火了,但真的能成为我们的情感寄托吗?

   发布时间:2025-01-14 14:35 作者:苏婉清

随着电影《泰迪熊》中的奇幻场景逐渐走进现实,一种能够说话、互动,甚至感知主人情绪的毛绒玩具正逐步取代传统玩具,成为大人和小孩的新宠。近年来,AI技术如同万能钥匙,解锁了各行各业的创新潜力,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为自家产品贴上AI标签,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玩具行业也不例外,AI陪伴玩具领域迎来了众多企业的布局,既有传统的玩具制造商如奥飞娱乐、实丰文化,也有科技企业如字节跳动、特斯拉及初创公司FoloToy等。这些企业在产品开发、IP积累及自研大模型等方面各具优势,并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品。从GROOVE X的家庭陪伴机器人LOVOT,到跃然创新的AIGC玩具挂件BubblePal,再到卡西欧与Vanguard Industries合作开发的AI宠物Moflin,以及字节跳动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的AI陪伴玩偶显眼包、特斯拉的机器人玩具Tesla Bot Action Figure,这些形态各异的AI陪伴玩具一经推出,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毛绒玩具形式的Moflin

例如,官方售价449元的BubblePal,在开售首月GMV便突破了400万;特斯拉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官方售价40美元,上线不到24小时即被抢购一空,二手市场价格更是飙升至1300美元。这种爆款效应让大众开始意识到,相比手机、电脑等传统硬件,看似不起眼的玩具或许才是AI to C赛道中最具潜力的方向。

根据共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全球AI玩具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约87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51.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入局。然而,尽管市场普遍持乐观态度,但AI赛道的前车之鉴也让人们不禁产生疑问:AI陪伴玩具真的能成功吗?

目前市面上的AI陪伴玩具种类繁多,叫法不一。从产品形态来看,主流AI陪伴玩具主要分为“玩偶/毛绒玩具”、“智能硬件”和“机器人”三类。尽管形态各异,但它们的核心功能基本一致,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这些玩具通过拟人、拟动物及拟IP的方式,与用户进行视/听/触多维度交互。

硬件形式的BubblePal

机器人形式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

价格方面,AI陪伴玩具的差距较大,从10元的AI智能硬件到3万元的AI机器人,价格跨度巨大。这除了与技术成本差异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玩具行业本身就存在因IP受欢迎程度而产生的溢价传统,导致AI陪伴玩具的定价与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脱钩现象。

按照功能划分,AI陪伴玩具主要分为娱乐、教育及健康三种路线。娱乐类产品能够识别人类动作、情绪并长期学习作出反应,为用户提供娱乐和陪伴等情绪价值;教育类产品则在互动的基础上加入语言、数学、编程等知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健康类产品则不仅限于运动激励和健康数据检测,还包括面向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陪伴关怀。

然而,在AI陪伴玩具火起来之前,众多企业已在手机、智能手表等硬件上进行了AI化改造。这些硬件支持的AI功能大同小异,用户很难感受到独特性。AI陪伴玩具之所以受到关注,关键在于其载体形式。玩偶、宠物和知名IP的载体使得其互动体验和反馈在感官上明显优于冷冰冰的机器,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

以CES 2025展会上亮相的AI机器宠物Ropet为例,它能最大程度模拟一个真正的生命体,有体温,也会有饥饿等反应,能够识别用户情绪并作出相应反应,还会随着互动程度的加深不断提升亲密度和成长值,学习主人的面部表情和习惯。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垂直领域的小模型训练,支持更加复杂的多模态感知。

AI机器宠物Ropet

尽管AI陪伴玩具市场潜力巨大,但要想在这个赛道上脱颖而出,企业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在技术方面,AI陪伴玩具的核心在于“机芯”,即背后调用的大模型。随着赛道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在垂直领域进行训练,让大模型与硬件载体更好地磨合。同时,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且优质的数据积累,包括高质量的对话、情绪、表情、肢体语言和语义理解等。

用户体验也是关键。AI陪伴玩具需要真正理解和回应用户情感,多模态情绪能力和记忆架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同时,如何在交互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也是一大技术难题。在商业模式方面,AI陪伴玩具的成本主要集中在AI方案上,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以维持长期发展。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AI陪伴玩具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