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驾之战:比亚迪、小米、华为等国产汽车品牌谁将胜出?

   发布时间:2025-01-15 10:29 作者:朱天宇

在2024年的消费市场中,汽车行业犹如一股清流,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一年,国产自主新能源车品牌尤为亮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比亚迪凭借其在混动技术和性价比上的卓越表现,成功突破400万辆大关,稳坐中低端市场的头把交椅。小米则依靠其强大的流量营销和颜值优势,成功获得了造车领域的最后一张入场券。而华为,通过其独特的“朋友圈”战略,不断扩容合作伙伴,问界系列车型在中高端国产车型中脱颖而出,表现抢眼。

国产汽车品牌的大放异彩,并非偶然。它们凭借新能源、混动/增程、以及丰富的车内配置等优势,成功抢占了市场份额。在电动化浪潮中,全球范围内仅有特斯拉和国产品牌两大阵营抓住了这一机遇,而传统的欧日燃油车品牌则显得力不从心,国内合资品牌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不同于特斯拉的极简主义,国产汽车品牌采取了更为多样化的策略,通过差异化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亚迪引领的混动路线,理想掀起的豪华舒适风,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却牢牢锁定了各自的细分市场。

在庆祝2024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后,国产汽车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2025年,计划乘胜追击。对于未来的增长动力,业界普遍认同高端化、国产替代、智能化和出海这四大方向。然而,这四个方向的挑战显然要比之前更为艰巨。

新能源化的竞争,曾经主要是看谁更有胆识和远见。比亚迪是最早全面转向新能源的整车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内车企的领头羊。而特斯拉,尽管早期多次陷入破产边缘,但其凭借大胆的决策和先进的技术,也成功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然而,面对2025年,新生代车企将进入真正的深水区。高端化、国产替代、智能化和出海,这四个方向不仅要求车企具备更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更需要在品牌力建设上取得突破。而智能驾驶,正是建立品牌力的关键所在。

尽管在最新的消费者购车调查中,车的智能化程度并未被列为首要考虑因素,但一旦某家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能够明显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解决用户痛点,那么智能驾驶将成为新的刚需。正如苹果IOS系统当年凭借出色的用户体验而赢得市场一样,未来消费者在汽车品牌的选择上也将更加注重智能驾驶的体验。

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无疑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随着其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有望在中国市场推出,特斯拉将再次引发市场的鲶鱼效应。而华为、小米、蔚小理等智能手机派玩家,也在新能源车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扛起了智能化的大旗。

华为通过朋友圈模式,与多家车企合作推出了智能驾驶系统,并在量和数据的积累上处于领先地位。小米则在新车型上更加注重智能驾驶和“人车家”生态的融合。而蔚小理等新势力,则一直不敢在智能驾驶上掉队,尤其是小鹏,其智驾水平一直在线,并计划在未来实现类L3智能辅助驾驶。

除了智能手机派玩家外,制造属性出身的车企也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力。比亚迪在保持其制造优势的同时,也开始全面布局智能驾驶。通过仰望、方程豹、腾势等高端系列车型,比亚迪试水了智能驾驶技术,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自研的智驾系统搭载到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内。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消费者有望看到真正的智能驾驶平权。在20万以下的车型中,高速NOA可能成为从差异化卖点演变为标准卖点;而搭载城市NOA功能的车型售价也将进一步下探至20万元以下。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动下,国产自主品牌有望进一步抢占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有研究机构预测,凭借电动智能化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性价比优势,国产自主品牌在0-20万、20-40万、40万以上价格带中,替代合资品牌的空间分别可达382万辆、390万辆和118万辆,合计近千万辆。

目前,智能驾驶主要聚焦在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上,包括高速NOA和城区NOA两大场景。高速NOA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消费者体验感强,已成为智能驾驶的标配,并有望加速渗透。而2025年之所以被视为国内智能驾驶从量到质发展的大年,主要是因为L2+功能将逐步完备,有望克服城市NOA这一场景。

随着智能驾驶芯片算力的提升,未来可以实现行车和泊车功能的一体化,让消费者体验到更高阶的NOA功能。一旦高速和城市NOA的渗透率双双突破10%,将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L2+功能将普及至各价格段车型,带来指数级的增长机会。

AI技术的加速发展也为智能驾驶带来了新的机遇。云端大模型和车端大模型可能成为突破L3技术天花板的关键武器。特斯拉在Dojo项目上的投资加速,以及英伟达与丰田的合作,都表明了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性。

在AI的加持下,智能驾驶有望在技术上突破L3瓶颈,并畅想L4和L5的未来。车企竞争的焦点也将从逐渐成熟的城市NOA指向以L3/L4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和AI具身智能等相关领域。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不仅限于黄仁勋所画的万亿美元大饼,更包括衍生的Robotaxi等商业场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