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高负债:风险隐患还是加速转型的“燃料”?

   发布时间:2025-02-11 21:51 作者:江紫萱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全球车企销量榜单上出现了新的变化。2024年的最新排名中,比亚迪和吉利作为中国车企的代表,首次跻身前十,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十位。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也反映了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调整。

比亚迪和吉利的销量增长尤为显著,与部分国际车企的同比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Stellantis集团虽实现小幅增长,但通用汽车等老牌车企则面临较大压力。这一趋势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与车企转型的迫切需求。

新能源转型成为近年来车企发展的关键词,但并非所有车企都能顺利实现预期收益。欧美市场的新能源车增长不及预期,多家车企因此面临利润下滑和负债增加的双重压力。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转型期的研发投入和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导致负债水平普遍上升,引发了市场对其经营风险的担忧。

然而,高负债是否真正意味着风险,还需深入剖析。关键在于负债是否能为车企带来确定性的增长。车企的负债结构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因重资产沉淀导致的被动负债、技术军备竞赛中的主动负债、供应链管理形成的隐性负债以及潜在危险的有息负债。

被动负债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如厂房、生产线等。这部分负债的增长与车企的产能扩张紧密相关。只要新产能能够如期转化为销量和收入,被动负债就不会构成风险,反而成为推动增长的引擎。以比亚迪为例,其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支出与资产负债率增长基本同步,随着产能建设的推进,资产负债率的增长势头已逐渐放缓。

主动负债则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上。在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额的研发投入是车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然而,这些投入能否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销量,成为判断主动负债是否存在风险的关键。比亚迪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取得了DM-i混动技术、刀片电池等一系列技术成果,推动了销量的快速增长,从而有效覆盖了主动负债的风险。

隐性负债主要体现在应付账款上,这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只要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不高,即便额度较大,风险也是可控的。应付账款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供应商的压榨,而是与采购量的增长密切相关。供应商更看重的是确定性的增长和合作规模,因此车企的采购量增加往往能够带来更有利的合作条件。

危险负债主要是指有息负债,它通常意味着刚性的偿债周期和更高的利息成本。然而,有息负债并不一定是危险负债,关键在于车企如何利用这些资金以及金融市场环境。海外车企如丰田、福特和通用汽车的有息负债水平较高,但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丰田得益于日本的低融资成本和成熟的供应商体系,而福特和通用则通过金融业务为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形成大量资产和负债,这些资产和负债在美国成熟的金融市场中可以转化为金融产品,从而消解债务风险。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的有息负债比例普遍较低,这降低了短期债务风险。比亚迪等车企通过优化债务结构,保持了较低的有息负债占比,从而确保了财务稳健性。比亚迪的有息负债占比持续走低,最低时不到5%,这样的债务结构几乎不可能造成债务危机。

判断车企债务风险的关键在于负债是否指向确定性的未来。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车企需要不断优化债务结构,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