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近日陷入了舆论风波,公司经营状况堪忧。
据报道,纵目科技行政人员在钉钉群内发布通知,称公司将于2月8日下午6点后断电并封楼,要求员工在此之前取走个人物品或办理离职手续。然而,当中国经营报记者于当日下午前往纵目科技位于浦东新区的办公大楼时,园区物业工作人员却否认了封楼的消息,表示员工仍可凭工作证进入大楼拿取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
早在1月26日,纵目科技就已召开全员大会,CEO唐锐在会上向员工坦承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建议员工可以考虑离职,自行缴纳社保。唐锐透露,公司正在与一家宁波上市公司洽谈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需要春节后1至2个月才能完成项目尽调和资产评估。同时,公司有意出售智能驾驶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一位自动驾驶领域的一级市场人士感叹,纵目科技的现状反映了智能驾驶供应商的普遍困境。技术迭代速度超乎所有人预期,使得自动驾驶Tier 1企业难以自处。
纵目科技的经营问题并非首次曝光。2024年11月,公司先是宣布工资发放延期至每月25日,随后进入“欠薪模式”。根据内部邮件,公司采取了临时方案,税后月薪1万元以下的员工全额发放,1万元以上的员工则按税后1万元封顶发放,剩余部分在融资到位后补发。同时,2023年的绩效奖金因公司经营绩效未达标且严重亏损而被取消,2024年的13薪也暂缓发放。
然而,情况并未好转。2024年12月24日,纵目科技再次通过全员邮件通告,称公司将在“运营低功耗模式”下对员工薪酬发放及工资条进行优化调整。到了2025年1月23日,纵目科技召开全员线下会议,据员工透露,唐锐在会上表示春节前融资将到账,并发放所有欠薪。然而,直到春节放假结束员工返岗,仍未收到工资,唐锐在钉钉群中也开始“已读不回”。
有员工表示,由于唐锐滞留国外和管理层离职等原因,公司年后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所有在职员工无法正常办理离职和社保等事项。目前,员工只能采取自救性质的离职申请等措施,尽可能降低不利影响。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业务涵盖自动驾驶领域的多个层面。公司与理想、长安、岚图等头部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度被视为“量产能力最强”的本土Tier 1。然而,近年来,纵目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订单屡屡丢失,经营陷入困境。
纵目科技在资本市场也曾备受瞩目。从2015年至2023年,公司完成了从A轮到E轮的数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2亿元,估值超过90亿元。然而,尽管融资不断,纵目科技却多次冲击IPO未果。2024年,公司在港交所的IPO申请也以失败告终。
对于纵目科技的经营困境,有离职员工分析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公司的造血能力不足。同时,公司在拓展新业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这些新业务带来的营收体量却非常小。转型迟缓、战略失策也是导致纵目科技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纵目科技也曾尝试突围。2024年1月,公司官宣设立全新子公司并推出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然而,该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不仅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加剧了主业的困境。
如今,纵目科技已陷入绝境。核心客户流失、泊车技术停滞、高阶智驾提案被否决等问题接踵而至,使得公司难以自拔。未来,纵目科技能否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尚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