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免费入学?官方回应:系误读,普及普惠不等于免费!

   发布时间:2025-02-22 09:29 作者:顾雨柔

近期,网络上流传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消息称从今年6月起,部分地区幼儿园将实行免费教育。这一说法伴随着一份所谓的幼儿园免费地区名单迅速传播,引发网友热议。

经过深入调查,记者发现这份名单实际上源自今年1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的通知》。该通知认定了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在内的301个县(市、区)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然而,这份名单被部分网友误解为“幼儿园免费”的官方文件。

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指出,这些被认定的县(市、区)是通过县级自评、市级初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等一系列程序严格筛选出来的,旨在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普惠发展。然而,普及普惠并不等同于免费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份名单所列的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域,与学前教育免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强调,部分网友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误读为“幼儿园免费教育”,这是对政策内容的误解。

据了解,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前幼儿园办学中存在的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衡量一个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主要包括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农村地区公办中心园建设、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

在经费保障方面,教育部要求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600元/年·人,并及时拨付到位;同时,还要落实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政策,扶持其健康稳定发展。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教育部还通过评估发现了一些地区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典型经验。例如,浙江天台县、福建漳州市长泰区、贵州龙里县等地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5%;上海、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更是高达每生每年2000元以上,天津市也达到了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