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日益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之际,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悄然兴起:AI硬件的真正受众是谁?特别是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尽管年轻人构成了主要消费群体,但高质量往往伴随着高价格,使得低端产品难以在大众市场中立足。
与此同时,AI陪伴产品正成为创业者的热门选择。这一领域主要聚焦于三大受众群体:儿童、老人与女性,其中儿童陪伴产品尤为抢眼。众多AI儿童陪伴产品,无论是从技术、创意,还是核心优势及最终应用方向来看,均围绕“陪伴”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但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教育领域。
这些产品与其说是为了成为儿童的朋友或家长的好帮手,不如说它们最终更接近于学习辅助工具。这引发了一系列思考:为何AI陪伴产品更倾向于儿童?其核心竞争优势何在?未来,这一领域是否会经历品牌的大洗牌?
事实上,儿童或许并不迫切需要AI,但家长们却对此充满期待。市场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AI儿童陪伴产品,如AI玩具、AI手表、AI儿童相机等,每个细分领域都涌现出了佼佼者。以FoloToy为例,作为AI玩具市场的佼佼者,其去年出货量约为3万台,而今年目标出货量已提升至30万台,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
FoloToy以玩具为载体,结合前沿的大模型技术,如DeepSeek,实现了AI玩具与儿童的对话功能,具备强大的交互能力。其玩具还加入了声纹魔法,能够模拟孩子父母的声音进行情绪陪伴,将情绪陪伴提升至重要位置,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
然而,教育仍是FoloToy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欧美市场,其产品承担着教授小朋友中文对话的任务。尽管FoloToy的主要角色是作为儿童的朋友陪伴其成长,但教育功能依然占据一席之地。这反映了AI儿童陪伴产品在陪伴与教育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比之下,噜咔博士AI拍学机则更加侧重于学习功能。它集点读笔、绘本机器人、故事机、儿童相机、百科全书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几乎涵盖了儿童学习所需的所有知识场景。它还能生成吉卜力风格的动画作品,既传承了传统学习机的功能,又融入了新兴元素。
AI儿童硬件产品的受众群体较为特殊,需要同时考虑“购买者”(家长)和“使用者”(儿童)的需求。这对产品开发团队提出了挑战:如何平衡这两个群体的需求?最终,教育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尽管有人对AI儿童陪伴产品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但用户购买力并未因此下降。儿童对陪伴的需求是真实的,但将这一需求转化为具体硬件产品时,陪伴与教育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当前产品的发展趋势来看,从陪伴向教育的延伸似乎已成为AI儿童陪伴产品的一个主流方向。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AI儿童陪伴产品的核心竞争壁垒逐渐显现——技术成为关键。如何适配大模型、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多模态情绪表达能力等,都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数据支持。然而,即便技术不断进步,AI儿童陪伴产品仍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
在“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下,小品牌生存艰难。为了迎合购买决策者的需求,一些产品开始从“陪伴”向“教育”转型。毕竟,儿童的可支配时间有限,单纯的陪伴如果不能带来教育上的成长支持,很容易被市场淘汰。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儿童人数减少也是市场规模缩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里,品牌生存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功能、品牌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商业模式的探索同样需要时间成本。最终,“陪伴为王”还是“教育至上”,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