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风起云涌,万亿市场规模下仍处“蹒跚学步”期

   发布时间:2025-04-22 11:08 作者:任飞扬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生产力的璀璨明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大地绽放光彩。与B端市场的专业应用相比,C端领域的无人机外卖、低空旅游等,以其直观且贴近生活的形式,成为了大众感知低空经济的主要窗口。然而,低空经济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在众多垂直行业内,借助无人机、遥感卫星等技术的飞跃,正悄然掀起一场变革。

从交通出行到物流配送,从农业植保到文旅消费,从城市管理到公共服务,低空经济的触角已延伸至中国多个角落。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至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或将突破3.5万亿元大关,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关其可能取代传统行业的讨论也随之而来。以深圳为例,已有企业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外卖配送。然而,对于无人机将取代外卖员的担忧,中科星图副总裁、低空经济战略部总经理林乔木表示,这种担忧过于杞人忧天。他强调,经济形态的迭代需经历降本增效的过程,而当前无人机配送的成本远高于传统外卖员,缺乏盈利模式和变现渠道,因此全面取代尚不现实。

低空经济的兴起,为空天信息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其落地实施并非易事,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林乔木指出,低空经济要实现长久运营,首要任务是降低成本,提升空中通行效率,并解决以往难以触及的问题。安全飞行、多方协同以及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应用场景,也是低空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

安全高效的低空运行,对飞行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未来,随着飞行器密度和流量的增加,定位误差需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这对卫星数据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多主体、多任务、高密度、大流量的飞行监管和服务,也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中科星图推出了低空新战略和星图低空云V1.0,这是一个集全要素数据供给、低空网格构建、低空数字孪生构建、全时空数据计算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通在线样板间,助力低空应用规模化拓展。

然而,低空经济作为一个跨行业、跨行政管辖的产业,其运行监管仍需多方协同。林乔木表示,只有更多产业和技术的参与,才能确保低空经济安全、快速、高质量地发展。

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从电力巡检到文化旅游,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尽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尚待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但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其未来爆发点无疑在C端市场。只有让大众亲身体验到低空产业的新魅力,才能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规模的市场。

关于低空经济的终极形态,业界仍在探索和争论中。林乔木认为,低空经济成熟的标志是各行各业的主要生产工具都具备空间移动能力,实现从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的跨越。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