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影视圈内的一股新风潮正悄然兴起,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对剧集长度动起了“手术刀”。优酷作为先行者,自二月底传出要求新剧集控制在12集以内的消息后,迅速以实际行动响应,大IP现代偶像剧《嘘,国王在冬眠》原定36集被大幅削减至23集,此举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
资深编剧李芳从业十年,见证了行业的起伏变化,她感叹道:“虽然年年喊影视寒冬,但今年算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第一场雪。”李芳认为,2024年原本以为已经是长剧行业的低谷,没想到这只是冰山一角。
数据印证了李芳的感受。德塔文统计显示,2024年长剧开机数量为213部,同比下降9.0%,而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锐减至23部,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长剧“瘦身”的趋势,其实早已有迹可循。优酷副总裁谢颖曾在公开场合透露,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以上,完播率则徘徊在20%-30%之间,限制集数成为平台不得不做的选择。
这一变革不仅限于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样在行动。爱奇艺CEO龚宇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缩短长剧集数”、“减少内容时长”,而爱奇艺2024年的财报也显示,营收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60.32%,会员服务和在线广告收入均不容乐观。腾讯视频虽然表面上动作不大,但其商业化负责人也透露,腾讯同样在控制剧集集数,今年年初开机的悬疑短剧集占比最高。
在这场变革中,短剧集成为了香饽饽。王强,一位制片行业内部人士表示,短剧集之所以受到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两年短剧集的表现亮眼。例如,仅有8集的《我的阿勒泰》和12集的《漫长的季节》,不仅口碑好,而且成本相对较低,有效缓解了平台的营收压力。
短剧集的优势在于节奏快、反转多、冲击力强,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相比之下,长剧注水问题日益严重,剧情拖沓,让观众难以忍受。因此,类似《边水往事》这样集数少、质量高的中短剧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然而,短剧集并非万能的解药。长剧集的不可取代之处在于其能够深入人心的能力,尤其是对人物塑造的细腻描绘,这是短剧集难以做到的。例如,《甄嬛传》之所以能够长红14年,正是因为其对人物的深刻刻画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平台的急功近利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优酷大刀阔斧地砍掉剧集集数,导致不少项目结构被打乱、预算重置、班底重排,前期成本消耗巨大。而一些已经定型的剧集,如《嘘,国王在冬眠》,虽然集数大幅减少,但剧情前后不衔接,观众评价不高。
这场变革对编剧行业的影响尤为深远。编剧的创作逻辑被完全颠覆,长剧转型并非单个环节的改动,而是整个影视制作产业链的洗牌。不少编剧表示,现在手中的长剧剧本被要求推翻重来,要符合短剧集的要求,但长短剧集的创作逻辑完全不同,让他们进退两难。
制片人王强认为,剧集的长短与质量并不直接挂钩。目前市场上口碑与收益都极佳的几部短剧集,真正出彩的原因是剧本过硬、内容扎实。如果平台执意“一刀砍”,后果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面对长视频的困境,平台需要寻找突困之路。然而,当长刀落下,到底是在做减法,还是在挥刀自宫,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在这场变革中,观众、平台、编剧和制片人都在寻找平衡点,希望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长视频平台也需要反思,如何在保证剧集质量的同时,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忠诚度。毕竟,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最终还是要靠内容说话。
(示意图片,非原文图片)
(示意图片,非原文图片)